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试讲稿:《热力环流》
内容:
热力环流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活动
请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个实验。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成因类似于上面的实验。如图2.3所示,当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图a)。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则A地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的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图b)。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图c)。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 等压面图有什么阅读技巧吗?
2. 设计板书有哪些基本原则?
3. 阐述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试讲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地理组的0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热力环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避暑,就像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的,走在海边,吹着海风,水清凉、风清爽,炎热的夏天置身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热力环流去解释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师: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导致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探究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物理上的相关概念:什么是气压。
师:回答得很好,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得不错。气压就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当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热空气的运动。同学们观看放孔明灯的视频并思考:(1)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2)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
师:A同学你来说说。
师:A同学回答得很好。孔明灯因为受热向上运动。我们可以推知一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空气上升。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冷空气的运动。
师演示讲解:我们用一个长100 cm左右,宽30 cm左右,高40 cm左右的长方形的玻璃缸、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来做一个实验。第一步,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第二步,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第三步,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第四步,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师: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冰块上方烟雾是如何运动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冰块上方的烟雾是向下运动的,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
师:是因为装冰块的盆较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冰块上方的烟雾是向下运动的。
我们可推知一地冷却,空气收缩,密度变大,空气下沉。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上升、下沉,垂直方向的运动,那么空气的垂直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运动呢?
师:我们来继续实验,同学们继续观察玻璃缸上部和底部的空气是如何运动的?
师提问: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师:B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坐。玻璃缸上部的空气由热水的上方流向冰块的上方,玻璃缸底部的空气由冰块方流向热水方。
师:根据上述实验的探究,假设热水为A,冰块为B,同学们尝试绘制热力环流的示意图。
师:有些同学绘制得很不错。我们共同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形成: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B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A地空气膨胀上升之后,A地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B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与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低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像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近地面,A地上空空气流出之后,A地近地面与同一水平面相比,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而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圈。
师: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热力环流的过程,那么热力环流是否只存在实验中呢,日常生活中什么会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呢?
师:对,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师: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例子吗?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有海陆分布引起的海陆风,还有人类活动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等。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在生活中的现象,现在回到我们上课初提出的那个问题,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师:对,是有关系的。夏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海水升温慢,气压高,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清爽的海风。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四、板书设计
热力环流
1. 热空气运动
2. 冷空气运动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答案:
1. (1)在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向上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向下弯曲。
(3)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近地面是低压,其高空一定为高压;近地面是高压,其高空一定为低压。
(4)近地面,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冷的地方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地理板书的最基本的要求。地理板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严谨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两方面。(2)针对性原则。板书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一方面内容的信息量要适中,深浅度应适宜;另一方面板书的设计形式要合理,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因为不同形式的板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功能是不同的。(3)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4)美感性原则。地理板书要做到不空不繁、不错不杂、纲目清楚、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文字工整、符号清晰、布局匀称。
3.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密切联系。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穿着方面: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的青藏高原,牧民们往往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大袍;在炎热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宽松的长袍。
饮食方面:我国有“北面南米”之说,这与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关。
住房方面: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多住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住窑洞,北方居民房屋内有土炕,南方炎热地区的少数民族以竹楼为主。
出行工具方面:我国沙漠地区的居民多选用骆驼,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多选用狗爬犁。
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地理教学对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