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试讲备课纸
教学过程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中学地理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黄图高原水土流失》,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歌曲导入,引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上课前大家先来听一首歌。
师:听完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
生:陕北信天游。
师:大家知道得可真多呀!再来看一幅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很多沟壑。
师:那么,通过歌曲和图片大家能想到哪个地区?
生:黄土高原。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思考:我们应当如何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第二排穿红色衣服的同学你来说。
生: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师:你读图读得很仔细。
师:再来看大屏幕上的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说出名称及简称。第一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师:非常准确。老师刚刚在这位同学说的过程中同时也指出了这些区域。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黄土来自哪里?请看大屏幕上的补充资料“风成说”,再来看视频《风吹来的黄土》,大家根据视频来说说吧。最后一排手举得最高的那位同学你来。
生: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师:距离沙漠的远近不同,沙子的颗粒大小有什么变化?你的同桌来。
生:自西向东,沙子的颗粒逐渐变小。这些黄土的沉降过程,就像冬天下雪一样,而黄沙最后像雪花一样很均匀地飘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黄土高原。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准确。
师:再来看大屏幕上的部分黄土地貌类型图,大家读图回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第三排靠窗的那位同学你来说。
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概括得很好。
师:大家再来看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片段,结合视频及教材指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是什么。
生:流水作用。
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80%。同学们,请看“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的实验视频,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老师一会儿叫小组代表来回答。第五小组代表来说说。
组5:分为自然、人文两方面的因素。
a.自然因素:地形、降水、土壤质地、植被等;
b.人为因素:乱垦乱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师:你们小组分析得条理清晰。
(三)巩固提高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竞赛,同学们面对空白地图抢答山脉及省区名称,一空得一分,最终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课堂积分,期末兑换奖品。开始!
(学生进行抢答)
(四)总结体会
师: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生 1: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
生 2: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生 3:了解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师:看来大家收获都很多!
(五)课后作业
师:不知不觉中,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课下收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手段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师:下课。
(六)板书设计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解析
1.具体谈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这里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分析原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人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全部被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空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浸润后容易崩解,抗侵蚀力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人为因素包括: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础建设不注意水士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2.请谈谈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科教学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
因此,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使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