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知识1 语言传递教育法
1. 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方法。讲解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幼儿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还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吸取,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浅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引导。
2.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的教育方法。谈话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借助恰当的问题,帮助幼儿分拣、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谈话法中幼儿的提问与回答是其真实思想活动的反映,有利于教师把握其思想实质。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提问的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社会认识经验为主。
(2)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发散性;提出问题后应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
(3)如果是集体谈话,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幼儿的提问以及幼儿对教师所提问问题的回答无论是简单幼稚,还是复杂成熟,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并用发展的眼光作适当小结。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幼儿就教育活动中,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观点及认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交流意见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理解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使用时应注意:
(1)幼儿有足够的社会知识经验,并已具备交谈的基本技能。
(2)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要通过提问,调节讨论的节奏,使讨论不走题。
(4)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简单评价,鼓励幼儿对问题以及对其他幼儿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讨论结束时,教师应简明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幼儿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小结。
知识2 直接知觉教育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将实物、教具直接展示给幼儿看,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思考或表现对社会知识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社会教育活动中常用情景演示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社会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展示给幼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增进幼儿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
2. 参观法
参观法即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得到教育。
知识3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1. 移情训练法
这里的移情,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它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在移情训练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幼儿想象、表演以及实际地作用于被理解对象的行为等方式,使幼儿介入对被理解对象特殊情绪反应的关心、安慰等过程中。这样,一方面强化对特定情绪的理解和分享;另一方面使移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出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教育活动“他为什么哭?”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展开“小明、小华为什么会哭?”的讨论进而提出“你什么时候会哭?”“你哭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的问题让幼儿进行回忆、想象,以唤起自己伤心、委屈、不被他人尊重时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小明、小华不愉快的感受;接着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做?”使幼儿产生愿意关心、帮助别人的社会行为;后让幼儿分组商量设定情境“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该怎么关心、帮助?结果如何?”以巩固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产生。移情训练的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表演、生活情境体验、开展游戏等。
2. 角色扮演法
这里所说的角色,指社会中有相应职位、承担一定责任且遵守特定社会规范的个体。角色扮演法,即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活动“我是小记者”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让幼儿自己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知道与人交往时要态度诚恳,使用礼貌用语,提出一些他人感兴趣的问题等。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往往十分投入,故而能够体验到新角色应有的情感,学到相应的行为模式。
3. 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指幼儿通过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幼儿立即投入新的行为模式的学习,可以激励幼儿将隐藏在内心的行为倾向变为外部的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对行为模式的模仿,改变、消除或强化个体原有的行为模式。它的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即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直接习得的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避开负强化。即如果学习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与他人出现相同行为的欲望;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或抑制产生这种有可能受罚行为的欲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教师应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要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正确选择与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实现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知识4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上课、游戏、劳动等。这里着重探讨有目的、有计划地按集体形式组织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拟定活动目标及策划活动过程四个部分。设计则是将以上思考的过程文字化,即写成教案。一份完整的社会教育活动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四个部分。活动的指导则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方式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实施文案的过程。
1. 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拟订
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制订直接的依据是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一般是根据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本园同年龄班教师一起讨论制订的。通过哪些课题的活动来实施这一目标,也是各班基本统一的。而具体的每个教育活动目标,则需要每位带班教师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包括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来拟定。一般要考虑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发展几方面的情况。当然,根据具体活动,目标会有所侧重,有的是潜在隐性的。表述时应做到简洁、明了、可操作。如中班活动“我们的国旗”目标的设计,可依据总目标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分类目标中“引导幼儿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制订为“让幼儿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培养幼儿初步的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这里主要表述为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的目的,社会行为的目标是潜在的,即通过类似主题的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能做到尊重国旗,升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等。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幼儿能掌握有关的社会认知,从而激发出初步的社会情感。
2. 活动的准备
活动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幼儿社会认知的增加,社会情感的激发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空口说教就能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因此,活动的准备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不是一个辅助的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实现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有力保证。在中班“我们的国旗”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准备,包括一面国旗、有关升国旗仪式的资料、图片或录像;当然幼儿如有参加升旗仪式的经验则更好。活动准备中的有些材料是现成的,有些则需要教师进行绘制,有的情景表演准备需要教师事先安排好,保证能为活动所用。
3. 活动过程的设计
(1)在活动的目标确定后,就要思考通过哪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来实施目标。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将这种思考书面化与细致化,一般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①活动的开始部分是引导幼儿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起到初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的作用。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一般有讲故事、引导幼儿看图片、欣赏录像资料、情境表演等。如果是外出参观活动,则在开始部分告诉幼儿参观何处,提出参观的要求等。
②活动的基本部分是达成目标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学习和练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应放在这里。
③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可改变原先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通过其他符号系统的参与(如音乐、美术、身体动作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结束。如果要在结束部分对活动进行小结评价,应做到简洁、精练,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宽容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对问题本身应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使得活动能够有效地延伸,幼儿能够保留对活动的兴趣,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以企盼的心情和态度等待下次活动的到来。
(2)活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应是实实在在地为达到目标服务的。
活动过程的设计只是静态地保证了活动目标的实现。真正能够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作用的,还有赖于对活动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关键。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各个活动步骤、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灵活地运用。通常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以发挥其综合作用。活动过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的或大组的集体活动,也可是教师指导下的比较松散的小班活动和个别活动。如大班的“今天我是值日生”活动中,第一步是引导幼儿“说说值日生该做哪些事?应该怎么做?”是全班集体活动;第二步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当好值日生?”则可以按固定小组活动;第三步是“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值日生的职责”,又是全班集体活动;第四步是“分组练习做值日生,体验为班级服务的快乐”,则可以让幼儿自选活动内容,以自选小组的形式活动。
(3)活动的延伸。符合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社会行为技能的产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如果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只停留在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情感上是不够的。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的产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通过某一个活动就能形成的。为此,社会教育活动延伸的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延伸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游戏或其他形式的活动,让幼儿继续学习巩固活动中所了解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利用家庭、社区条件,帮助幼儿学习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技能等。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