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幼儿:社会活动的设计

来源:招教网时间:2018-11-29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社会教育的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个体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是相对独立的,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活动目的主要在于增长幼儿的社会知识,有的活动重点在于激发幼儿的情感,还有的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如小班活动“红灯停、绿灯行”,就侧重社会认知;大班活动“高兴的事儿大家听”则侧重社会情感的培养。但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渗透。可以说,在任何一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都存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的整体影响或相互渗透,只是三者中有的突出,有的潜在不明显。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具体的目标,它是单元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须与前三个层次的目标保持一致性、对应性。教育活动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和学的行为,通过师生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如大班活动“国戏——京剧”的目标为:使幼儿大致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初步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这一目标与总目标中“激发幼儿初步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以及分类目标的“社会文化”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精品”及阶段目标中大班的“引导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是一致的、相对应的,它把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了具体化。通过这一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社会认知,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情感。这里未提及单元目标,是因为单元目标可由各个幼儿园依据以上两个层次的目标自行制订,但不管怎样,有了单元目标,就使得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有了更直接的依据。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指幼儿园社会领域所包含的特定现象、事实、规则及问题等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依照一定的原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实现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知识1 对社会教育内容的分析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

人际关系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家长、老师、小朋友等)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规则、交往技能,以及交往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和相互关系。这些教育内容主要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中。如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同伴间的交往,与教师的师幼交往,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交往所提供的榜样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相比,有着进行人际交往教育的诸多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帮助幼儿从小学习如何积极地对待别人、认识自己,如何与人和睦快乐相处,懂得分享和尊重别人,如何正确处理分歧和纠纷。

社会环境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社会机构和其中的社会角色。如家庭和家庭成员,幼儿园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小朋友,商店和售货员、顾客,医院和医生、病人,以及家乡(城市、农村)、祖国和她的建设者、保卫者,等等。选择这方面内容,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和熟悉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及他们的劳动,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扩大视野,初步感受人与人(包括自己)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社会行为规范指幼儿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行为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不随便打扰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举止要文明,待人有礼貌,诚实、守信等。选择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内容,是为了使幼儿从小就懂得社会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则的。通过学习,习惯于按照这些规则去行动,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按道德标准行动的自觉性。

社会文化指幼儿需要了解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包括社区文化,我国主要的文化精品、民间节日、民间艺术,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优秀的艺术作品等。选择社会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为的是引导幼儿从小熟悉民族的优秀文化,认同它们,使爱国主义情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深深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同时,世界优秀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学会尊重它们,鉴赏它们,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其广阔的胸怀。

知识2 选择和组织社会教育内容遵循的原则

1. 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由近趋远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首先应从幼儿周围的生活知识开始,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易于幼儿理解的内容,挖掘其教育价值,逐步向四周延伸和扩展,以保证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相应的经验支持。这一原则主要运用于幼儿社会环境方面的认知学习。如自己—家庭—幼儿园—社区(城市、农村)—祖国—世界。

2. 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安排应从比较容易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幼儿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些内容应该安排在后。如了解与自己有关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大致遵循这样一个顺序: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属及其他伦理关系。同时,这一原则还是对由近趋远原则的补充。

3. 关联与系统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社会教育内容之间应该相互联系,使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提高社会成效。社会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与众多的学科相关又跨及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特点决定了社会教育内容的整合和系统化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整合和系统化,才有可能使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这些知识之间产生多种联系,才能使它们对幼儿产生一致的、整体的影响。

4. 渗透性原则

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应注意将社会教育的有关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社会教育要素,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机地渗透社会教育内容与要求,使幼儿于无形中受到教育,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