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1.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
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它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
规律的反映。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基本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
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
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基本要求:(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引
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5)补充
要的乡土教材。
3. 直观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
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这一原则的提
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闻之而不见,虽博
谬”,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谬”。 中世纪捷克杰出的
教育家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在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
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直观手段的种类:(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
合起来;(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 启发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
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
39
教育理论综合
的体现。第斯多惠也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基本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4)发扬教学民主。
5. 循序渐进原则
该原则在西方常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
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
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基本要求:(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教
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4)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
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6. 巩固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知识的巩固问题,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夸
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基本要求:(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
会学生记忆的方法;(3)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
7. 因材施教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
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
长避短,获得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
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制约。朱熹把孔子的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美国心理
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基本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教师要了解学生,从
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
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8. 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
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
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古代墨子很重视学习上的量力而为。他提出:“夫智者量其力
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基本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
时代特点。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