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协议班
点击进群:518488696 河南招教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很多同学在试讲语文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语文到底应该怎么讲?语文试讲如何讲出情?有这样的问题一点也不奇怪,语文科目与理科科目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与其他文科科目比起来,也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下面我将从语文科目自己的特色角度上来讲下如何讲好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与其他课大的区别就是,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来自于作者自身的情感。无论是自古诗、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散文,其中都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很多同学一拿到一篇语文课文,就会模式性地将这堂课的重难点先确定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果一堂课讲下来,只能听到学生花费大段时间去分析技巧方面的运用,这是不太合理的。不是说分析技巧是不对的,手法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应该是带学生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因为有很多文章所处的时代对于小学甚至中学生而言是非常遥远的,他们无法有深切的体会,情感方面如果处理不好,这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我将详细讲解下如何体现出作者的感情。
对于这堂课,首先我们要明确,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这是固然要讲的,但研究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一定要明确的目的是,我们要从中体会朱自清的感情。同学能够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对种种景色的喜爱,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辞,这是他们体会不出来的。这时我们可以往前看去,作者在前文交代了他出行的原因:"这几日心里颇不宁静。"正因为他心里有一些不宁静,所以才会深夜出行。在后面他又写到"也爱独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东西,作者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才是自由的,人都会为自由而开心,所以作者才会如此喜爱夜晚的荷塘,因为这样的环境让他觉得自由。这才是朱自清喜爱之情的来源,那么他又为何觉得不自由呢?通过这点我们又可以加一点朱自清的生活背景,联想到他封建的家庭,他年轻时候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甚至他的婚姻都是包办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的不自由。再结合现在的现实,学生自然可以对作者的不自由感同身受,这才会体会到那一份感情。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形成分析感情就要联系时代社会背景的认知,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语文强调的是从文中寻找感情,找到感情后再适当联系合适的背景,而不是万事都与当时社会大环境有关。还是上面的例子,《荷塘月色》著于1927年,当时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背景下,很多同学就会想当然把朱自清的不自由与白色恐怖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妥当的。我们不能否认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但当时朱自清在清华园教书,社会的动荡并没有对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对他有那么大的迫害。所以朱自清的感情更多来自自身,这需要同学们在分析文本时要注意。以上就是我关于语文试讲如何讲出情的想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