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协议班 点击进群:518488696 河南招教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从近年教师招聘考试来看,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越加灵活,尤其是在教育心理学部分的知识点,侧重考查各位考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区分。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问题解决是高频考点之一,并且经常会以案例反选的题型出现以考察其特点。因此,本文针对问题解决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这个过程是自觉行为,它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进行的。比如,在“猜谜”的实例中,目的就是要找到谜底;解决数学题,目的就是要求出数学答案。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则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
问题解决活动须由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即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那些不需要通过内在一系列心理加工的非认知操作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例如,拿钥匙开门、走路、跑步就属于非认知操作,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3.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理等。而且这些心理操作之间是存在一定序列的,一旦序列出错,问题就无法解决。反之,那些仅仅是一个心理操作的活动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例如,在猜“寄书长不达(打一成语)”的谜底(沉鱼落雁)时,这个字谜包括这想象、联想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操作,就属于问题解决;而像回忆朋友的电话号码等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就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大特点。在案例反选类题目中,各位考生需要同时考虑这三大特点去肯定或否定一个实例,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大特点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后为各位考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帮助各位深入理解巩固这一知识点。
1.问题解决的特征包括( )。
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