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教师资格考试:教教师资格证面试(三)(下)

来源:山香教育时间:2018-08-31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河教师招聘考试协议班

点击进群:518488696 河南招教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招教网为了方便考生更好更精准的准备考试,每日精心筛选高质量题目供考生复习参考。本篇主要复习重点为教育学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文本解读

 

(一)作者简介

 

由一学生回忆前面所学《史记》中的有关知识,回顾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背景简介

 

投影(三)

 

一幅“陈涉起义”的教学图片

 

一幅“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三、放录音,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四)

 

本文的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五、布置作业

 

1、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异读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正音情况。

 

二、分析鉴赏

 

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

 

1、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2、提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

 

三、合作探究

 

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不妨选以下三个片段:

 

投影(一)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投影(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

 

投影(三)

 

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解说:性格急燥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四、拓展探究

 

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学生讨论。)

 

投影(四)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五、朗读指导

副标题#e#

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

教师略作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

正如我们上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样,项羽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立刻大怒,应读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状来;第二天刘邦赴宴一段谦词卑礼的请罪,他又显得洋洋自得,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应读得“得意忘形”。刘邦,赴鸿门假意屈从,言辞中用透出谦卑、伪饰。另外,老谋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练透辟的张良,豪壮威严的樊哙,都应在朗读中使其栩栩如生,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如在眼前。

至于情节,在矛盾的展开中,时松时紧,应学会动用朗读渲染气氛,使听者身临其境。

放录音第一、三段,让学生细细品味朗读的魅力。

六、思路小结

着重阅读三、四段,把握人物出场顺序,分节记忆人物言行,背诵,理清背诵思路。

三起三落, 情节张弛有效, 波澜起伏。

     

     

     

     

学生自由朗读。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段

第三课时

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

二、拓展探究

思考:“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分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时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分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何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决不是任意安排的。

三、课文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多媒体课件显示资料)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小事

2、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因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雁荡山》

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

陈陈相因

成语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原因、理由

②如

例句

出处

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

到、往、去

万事如意

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

《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过秦论》

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同上

至于

空空如也

成语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意

例句

出处

释义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

《促织》

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意态、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史记·张仪列传》

怀疑、猜疑

④举

例句

出处

释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起、抬起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

《屈原》

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五蠧》

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

成语

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柳毅传》

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全、尽

举世无双

成语

全部、整个

⑤谢

例句

出处

释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孔雀东南飞》

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辞别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汉书·张安世传》

感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告诉、劝告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凋落、衰亡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